這雙跑鞋是我4~5雙跑鞋裡
最喜歡的一雙
我都買寬楦鞋款
穿來走路也很舒適
鞋墊的設計
跑感很棒的慢跑鞋
但被我穿到磨到底了
腳掌的底膠也外露
當然這次不是Brooks Ghost 4這雙跑鞋的開箱啦
這雙應該跑了破千公里有吧
還有一雙較新的跑鞋
是MIZUNO WAVE Rider 16
但包覆感跟舒適度還是Brooks Ghost 4大勝
雖然被我磨到底了
還是拿來路跑
買跑鞋前先吃個蛋餅跟燒餅油條
再配豆漿當午餐
車站都是遊客還排隊
這次到了街上買挑跑鞋
怎麼跑到拖鞋店買啊
因為我要買雙涼鞋來跑步
原本想要第一排中間有牛仔褲圖案的
但這種夾腳拖
夾住腳拇指跟食指是橡膠材質
感覺一直摩擦可能會起水泡
就放棄繼續試穿
店裡也有在修理拖鞋跟皮鞋
在挑好涼鞋要回家
看到賣30多年的三輪機車老攤
有賣油蔥粿跟肉圓與丸湯
用這種塑膠袋裝
感覺多麼的樸實啊
我的第一爽赤足跑鞋本尊現身
雖然是涼鞋
但一爽也才兩百
又台灣製造便宜啦
黃黑的色調
感覺低調卻又顯眼
Us GBB的品牌台灣製造
LOGO看似一個人在跑步
橡膠鞋底
鞋底算是稍厚一些
來試穿一下
還算合腳
腳底鞋面的凹槽有助於排水
在姆指跟食指固定材質
是布質的較不咬腳
天氣還不錯
當然要出門識跑新跑鞋
雖然背了水袋背包方便喝水
但不用穿襪子就輕便透氣
先伸展一下雙腳跟身體
往九份的站牌旁貓在玩耍
228當天都是車潮
先往九份方向跑
雖然跟赤腳跑還是有差別
但還是跑到九份雞籠山步道登山口
比平常穿跑鞋約慢30秒
每公里均速
休息一下接著爬雞籠山
有些觀光客也來爬
一次攻頂不費力
拍個幾張照走下山
17分35秒攻頂
下山就慢慢散步
九份老街擠滿了遊客
繼續往山下跑
猴硐方向也塞車了
接著又跑到猴硐
感覺有抓到姿勢跑法的跑感
平路速度有快一些
每公里均速
跑完九份跟爬雞籠山
也剛好算熱身
腳底還有前兩天赤足跑的水泡
坐下來休息喝個水
都晚上了就跑回瑞芳
跑到操場又繞個幾圈才停
晚餐吃小叮噹媽媽給的油飯
淋了些甜辣醬
還買了汽水來配
回程不小心按到暫停
有少算進一公里
每公里速度
隔天中午吃饅頭
蒸了一顆山東饅頭吃
白饅頭是街上買的
芋頭地瓜饅頭是小叮噹媽媽給的
留著晚上吃
隔天再次穿這雙足跑鞋跑
當然你要說涼鞋也可以
九份都起霧了跑到九號停車場後一小段
大約跑了2.8公里
感覺心跳爆掉
停下來休息個一分鐘繼續跑
九份都起霧了
跑到這裡約5公里
連續假日都是遊客
老街一定擠的
舊九份郵局的油蔥粿
份量少又漲5元
阿柑姨排到階梯上了
九份國小前也都是遊客
吃個熱芋園暖個身體
放鬆一下雙腳
到昇平戲院逛逛
懷舊雜貨店
昇平戲院的舊炭精棒放映機
整修過的戲院內部
有些年代的玩具
很舊的小美冰淇淋宣傳海報
跑回瑞芳前
九份都是霧氣
上個月跑了有300公里吧
來泡個湯好了
泡個澡讓身體跟雙腳放鬆
晚餐吃小叮噹媽媽給的水餃
吃了30顆還不錯吃
配一杯半冰的美祿喝
隔天穿夾腳涼鞋跑九份
可能休息不夠有點喘
所以中間有停下來休息一下
才又跑到九份老街
每公里配速
大約均速6分半
跟穿跑鞋跑九份相當
雖然中途爆心跳
有停下來休息
回程按到了暫停
少算了一公里多吧
跑回操場繞圈
把里程跑足5公里
跑速5分半也接近我之前穿跑鞋
輕鬆跑的跑速了
2月25號第一次嘗試赤足跑
跑起來還不錯
雖然跑回操場因摩擦太多
腳底起了水泡
但弄破休息一天
27號買了雙涼鞋跑
一開始跑起來稍微卡卡的
因為我左腳比較厚
穿起來還算貼腳
右腳稍瘦一些
跑起來就會跟涼鞋較分離
也比較不會貼合中間夾腳的位置
而且水泡還沒消
所以跑起來也不算完全放得很鬆
但以姿勢跑法跑起來
倒也算輕鬆啦
28號再跑水泡較消
跑起來就還不錯
因為步頻加快
雖然鞋底偶爾會有啪啪啪的聲響
但在調整步伐後
落地盡量自然放輕
一樣加快步頻縮小步距
其實真赤足相差不遠
雖然不到完全赤足
但至少很透氣
腳拇指根食指也沒有起水泡
以一雙200原來講
C/P值算可以
滿分5顆星我給3顆星
如果左右腳貼合不會分離
可以多半顆星
但夾腳拖一定會分開的
再次提醒沒有在運動的網友
跟剛入門的跑者
不要貿然的就赤足跑長途
或穿涼鞋跑
我赤足跟穿涼鞋跑是沒有鐵腿啦
但每個人體能不同
我是常跑山路
又改用姿勢跑法
雖然不敢說完全正確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用
可以嘗試但不要過量慢慢來
避免腳受傷
下次再DIY他塔拉烏瑪拉鞋好了
反正成本便宜
而且看綁法
應該不會腳底跟鞋子分離
跑感應該會比涼鞋好